24小时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BOB综合app手机客户端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美国FDA:不同意该结论!中国官方也回应了

发布日期:2023-07-16 16:01浏览次数:

  BOB综合app手机客户端当地时间7月13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FAO) 发布了对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联合专家委员会)。IARC引用了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 组),

  14日晚间,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发文称,国家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文章指出,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其一是致癌能力,IARC主要依据人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等,将致癌证据强度分为1类,2A、2B类和3类(其中1类具有人类致癌性,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3类为尚无法分类);另一因素是暴露水平,指人体实际摄入或接触该有害物质量的多少。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其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

  文章称,CAC批准阿斯巴甜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3g/kg~10.0g/kg。我国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进行严格规范管理。CAC和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采用了相同或相近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表示,将继续关注IARC和JECFA等组织机构的风险评估动态及各国反应和举措,通过最严谨的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发布其对阿斯巴甜外部安全审查的回应,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标记阿斯巴甜为“可能对人类致癌”,并不意味着阿斯巴甜实际上与癌症有关,FDA不同意IARC的结论。

  FDA在回应中指出,FDA的科学家审查了2021年 IARC首次审查中包含的科学信息,发现了IARC所依赖的研究中存在重大缺陷。同时,FDA表示,也注意到JECFA没有提出当前使用水平下阿斯巴甜的安全问题,也没有改变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

  FDA强调,阿斯巴甜是人类食品供应中研究最多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批准的条件下使用阿斯巴甜时,FDA的科学家并不担心其安全问题。FDA继续以各种方式监测有关甜味剂的最新科学成果。

  当地时间7月14日,国际饮料协会理事会 (ICBA) 官网发布声明,称世卫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发现,并表示该发现经过了严格审查,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并将在消费者考虑减少饮食中糖分和卡路里的所有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ICBA方面表示,虽然IARC透露的观点可能产生危言耸听的猜测,或将引起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但IARC已经听取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作为适合全面评估阿斯巴甜摄入安全性的全球权威机构,该委员会再次查明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人工代糖饮料(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ASBs)应运而生并逐渐流行。人工代糖饮料,即人们熟知的“0卡代糖饮料”,该饮料在制作过程中使用没热量的代糖取代原本的白砂糖、蔗糖或果糖。

  其中,由于阿斯巴甜是人工高倍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因此在达到相同甜度的情况下,使用阿斯巴甜这类甜味剂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

  据艾瑞数据,我国无糖饮料市场从2016年的约32亿元翻升超过4倍达到2021年143亿元,预计到2026年,现有物质发展下无糖饮品市场可达301亿元。同时,新物质如阿洛酮糖的批准还会激发新增量市场。目前,我国处于无糖碳酸饮料发展初期,无糖茶饮处于爆发初期,销量占比仅占5.2%;其他饮料品类中也具备潜力,尤其是市场占比较高的功能性饮料、果汁饮料、蛋白饮料等也是无糖饮料新的渗透方向。

  事实上,多年来业界围绕蔗糖、代糖的乃至于近年兴起的天然代糖的争议一直络绎不绝,背后涉及到蔗糖产业链、食品添加剂产业以及各类消费品公司的利益,十分复杂。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认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做到能量平衡,就不需要刻意规避白糖,也不需要选择甜味剂来代替。

  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的提高,日常食用的蔬果、粮食都在致力于提升甜度和营养价值。在大家热烈讨论哪种糖有害哪种无害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现代人早已变得更容易摄入越来越多的糖。

  “目前来看,甜味剂作为蔗糖替代物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甜味剂并不是必然选择。“根本问题是当前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能量过多,超过了人体正常需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抛开摄入量谈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公布的允许每日摄入量并没有变化,公众因此也不必恐慌。

  “更何况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分级中,牛肉、猪肉的分级比阿斯巴甜还更高。”朱丹蓬认为,此次公告再一次确认阿斯巴甜安全性,有助于消除产业端及消费端的担忧。

网站地图